甘肃春晚 中国市场监管报 微博 微信
首页 要闻 关注 访谈 文旅 民星 影视 音乐 书画 摄影 爱善公益 对话民企 综艺娱乐 1号专栏

“我要把一生献给祖国。”

据媒体报道,国羽功勋教练王文教因病于2022年12月25日3时1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王文教曾是印尼球星,祖籍中国福建。为了回报祖国,他在申请护照时签下保证书,毅然回国。

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耄耋,从运动员到教练员,56个羽毛球世界冠军、9座团体世界冠军奖杯,他带领中国羽毛球队艰难“拓荒”,创造了一个轰动世界羽坛的辉煌时代。

听到王文教去世的消息,80岁的羽坛名宿汤仙虎潸然泪下。“王指导,特别好、特别好!”他不断平复自己的心情,整理着自己的思路和记忆。“我们这帮华侨,就是因为看到他回国才回来的。”

“向敬爱的王文教总教练致敬,没有你就没有中国羽毛球运动,没有你就没有我。我会永远把你放在我的心中。”在听闻王文教离开的消息后,中国羽毛球队原总教练李永波很伤感。

羽毛球名将林丹则在社交网站发文,“缅怀前辈,王导走好”。

“新中国跟旧中国不一样”

1953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四项球类运动会之后,印尼羽毛球队和中国队以切磋为目的,打了一场比赛。

当时印尼是羽毛球强国之一,祖籍福建南安的王文教更是闻名印尼的球星。

当王文教带领印尼队以15:0、15:6大比分胜了中国队后,却一点高兴不起来。

他惊讶地发现,刚获得全国冠军的中国运动员被他打得毫无招架之力。“差距如此悬殊,深深震撼了我,我决定要回到祖国,帮助祖国提高羽毛球队的水平。”

这个大胆的决定,彻底改变了王文教的人生轨迹。

那时的王文教虽然刚满20岁,在印尼却已是家喻户晓的羽毛球明星,选择回中国,意味着要放弃在印尼已经取得的荣誉和地位。

而当时中国还不是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的会员,回国就会失去很多国际大赛的参赛机会,这对于将羽毛球视作生命的王文教来说,无疑是残酷的。

更残酷的是要与生活在印尼的亲人们分别。

“我妈妈不同意,她说,你要回去受苦。我跟她讲现在有变化,新中国跟旧中国不一样,我妈妈不信,结果我还是要回来。”王文教后来回忆说。

在王文教申请护照的时候,印尼当局多加阻拦,还要求他签下“离开印尼后,永远不再回到印尼”的保证书。

王文教带着对家人的愧疚和对祖国的赤诚,毅然签下保证书。

1954年的5月6日,王文教坐上海轮“芝利华”号,同其他心怀报国之志的印尼华侨青年一起离开雅加达,驶向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王文教的命运由此改变,中国羽毛球事业也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春天。

用“杂技”普及羽毛球

回国之后,训练设施的不足和物质匮乏,起初让王文教有些不适应。

当时北京没有合适的场地,他就带着队员们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的礼堂里训练。

由于营养不够,王文教的腿部出现了浮肿。

“回来的时候需要粮票,没有粮票买不到东西。后来我妈妈知道我出现了浮肿,就寄了好多吃的给我。”王文教说,“当时我一回来,有6个月试用期,试用期间只有17块人民币,伙食费还要交9块,只剩下8块钱,后来我的自行车也都卖掉了。但这不算什么,因为我感觉年轻人怎么样都行,因为体育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品质。”

1956年,原国家体委在福建和上海成立了羽毛球集训队,王文教到福建打球,还与队员合写了一本羽毛球教材——《怎样打羽毛球》。

·王文教和队员合写的《羽毛球》教材。

当年12月底,在王文教的推动下,中国第一支省级羽毛球队——福建队成立了。

到1958年,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成立了羽毛球队,都以王文教出版的教材为训练指导。

当时以王文教为核心的福建队是中国羽毛球的重要基地。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福建羽毛球队获团体总分第一,王文教夺得了男单、男双两项冠军。

·王文教在第一届全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比赛上夺得冠军(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王文教回忆说:“当时我们到北京讲羽毛球,人家都听不懂什么叫羽毛球,我们就利用礼拜天,经常下工厂表演。我可以从脚底下、从背后击球。让人家看,有点像杂技表演,所以这样人家感兴趣了。我们一年365天在国家队,只休息一天半。”

王文教等人带回的先进打法和理念,犹如一颗“火种”,点燃了中国羽毛球事业崛起的希望之火。

·第一届全运会羽毛球男子双打冠军福建队队员王文教、陈福寿,亚军上海队队员施宁安、黄世明(左至右)(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中国人会打羽毛球吗?”

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伤病缠身的王文教逐渐淡出比赛,专心当教练。

1965年,王文教带领国羽出访欧洲,与当时的欧洲劲旅丹麦队进行比赛。

那时,中国羽毛球队无法参加国际羽联的比赛,但在不同场合多次击败世界顶尖高手,被称为“无冕之王”。

但当王文教和队员们到了当地,还是深深感受到了一股被“蔑视”的味道。

王文教懂得英文,到达丹麦后,找来了很多当地报章读给队员们听,这些报道几乎都看不起中国队。

“开赛之前,当地媒体打出了‘中国人会打羽毛球吗?’的大标题,当时我们都感到很气愤。”王文教回忆说,那些报道把中国人描写成是留着长辫子的满清人,并坦言“留着长辫子”的黄种人不会打羽毛球。

这种唏嘘和调侃让王文教他们感到难过,但心里更增添了必胜的勇气。

赛前的训练,怕丹麦人刺探“军情”,大家商量好只要有外人来看训练,他们就随便打。可是,一连几天的训练都没一个人来看。

“看来他们真没有把我们看在眼里,这种情况说是‘轻敌’,但也是一种‘高傲’。”当时国羽队员之一、同样是印尼归侨的林建成后来回忆。

不仅是丹麦人,连接待中国队的中国驻丹麦大使都不抱希望,看着队员们面黄肌瘦的样子,忍不住问:“你们能赢球吗?”

“结果我们第一天就把丹麦队打了个15:0,所以报纸第2天登报标题是‘我们的世界冠军吃了鸭蛋’。” 王文教带领的中国队最终取得34:0的大胜,一时间震惊国际羽坛。

中国羽毛球队真正走上世界之巅,是在1982年的汤姆斯杯。

那一年,王文教带领中国羽毛球队出征,这是中国恢复国际羽联合法席位后参加的第一次国际赛事。

决赛中,中国和印尼队相遇,激战两天。

“第一天我们1:3落后印尼,第二天打他们4:1,总比分5:4反败为胜。当时很自豪,感觉到我们能够为祖国争光,很不容易,而且当时是英国女王给我们发奖,就觉得中国人非常了不起。”王文教后来说,这是他执教的众多冠军赛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场。

·时任中国羽毛球队教练王文教(右)在中国队获得第十二届汤姆斯杯赛冠军后在颁奖仪式上向观众致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家里飞出了‘金凤凰’”

执教二十余年,王文教培养出一大批羽毛球人才:杨阳、赵剑华、李永波、田秉毅……可谓桃李满天下。在其执教期内,中国羽毛球队一共获得56个单打世界冠军和9个团体世界冠军。

回国这些年里,除了中国羽毛球事业,王文教心中还始终牵挂着祖籍地福建泉州。

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曾经两次回乡谒祖未果。

大约上世纪80年代末,他只身一人来到南安,雇了辆摩托车,跟摩托车师傅说要到洪濑四都,可师傅只知洪濑不知四都,更不要提他口中的“四都大洋村”。

就这样,在山里曲曲弯弯的土路兜转许久,他也没能寻到祖籍地、寻到亲人,只好带着遗憾回到北京。

2019年9月,王文教再次回到泉州南安,终于找到老家。

“心里非常高兴,” 王文教说,“我在印尼出生长大,但是我的父母经常跟我说,有机会要回老家看看,我终于做到了。”

归国后的王文教从未在家乡生活过,一直居住在北京,但他依然可以自然地与亲人用闽南话聊天。

“我普通话讲得多,家乡话讲得少,但还是会讲。”他说,父母很有家乡情怀,从小就教导他们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小时候,他们兄弟姐妹只有讲闽南话,才能从母亲那拿到零花钱或其他奖励。

2015年,王文教被国际羽联授予“终身成就奖”。2019年,他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最美奋斗者”称号。

在得知获得“人民楷模”称号后,王文教说:“感谢祖国还惦记着我,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因为我年纪都大了,已经退休了。获得国家的认可我非常激动,前几天回到福建老家,乡亲们都说家里出了只‘金凤凰’。” 

·2019年,王文教在中国羽毛球发展论坛上发言。

王文教曾说:“我要把一生献给祖国。”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编辑:陈佳莉)

资料来源:新华社、共产党员网、北京青年报、福建侨报等

声明:所有来源为“中国民星网”、“中国民星网络电视”的内容信息,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Disclaimer: all sources for the“China People's star network”, “China People's Star Network TV” content information, reproduced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Other reprinted text, pictures, audio and video information, the content is from the network, does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the network, the original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author. If you find this network reprint information infringed on your rights and interests, please contact us, we will be timely verification processing.


“直通WTT大满贯·世乒赛”:徐晨皓晋级男单四强
“榜样就在身边·寻找最美员工”公益活动
13600份家庭档案背后的文明力量
各族人民幸福吉祥 伟大祖国繁荣富强
我国高科技冷兵器该登场了
从传统文化看“中国例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