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劳动模范是共和国的柱石
——读著名作家陈玉福教授《劳模》自序有感
李刚(第二届讲好张掖故事作家提高班学员)
今天,在中国言实出版社的微信公众号上,我读到了著名作家、金牌编剧陈玉福教授的四卷本长篇小说《劳模》的自序。虽然还没有读到教授的作品,但是,我已经被教授写的自序而感动。我不由自主的在电脑上打下了“震撼”两个字。接下来,我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写完了这篇读后感。
首先,教授有为文学牺牲的精神。这让我我想起了著名作家路遥。他为了创作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为了完成那个时代交付的使命,用可以说是付出了十二分的苦心、毅力,拼其生命、浓缩年华,成就了伟大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为改革前后的中国书写了波澜壮阔、翻天覆地的史诗,以文学的名义向祖国交上了一个赤子的答卷,丰富了发展中的现当代文学。我觉着陈玉福教授的创作态度、精神和为文学献身的精神,比路遥有过之而不及。
那是一个令教授终身难忘的时刻。教授不但和全国抗震救灾劳动模范擦肩而过,而且还险些把生命丢在抗震救灾的现场。而这个现场不是“天灾”而是人祸。2008年汶川地震后,陈玉福教授因为在地震灾区发现了“不该看的东西”,蛰伏东北辽宁半年时间,采访成文、修改加工成了百万字巨著《劳模》,这是毅力焊接在实力上的成果,为文学创作者在路线和方向上树立了高山和座标。从《劳模》自序的文字间,我们可领略到教授为创作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决心和为老百姓请命的大无畏英雄主义气概。教授是我们每一个文学爱好者的榜样。
其次是教授身上有满满的正能量和正义感。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学创作的需要。社会主义发展经历有过曲折,无数个人命运风逝、飘散、逐流于历史车轮。在创作选题和角度选择上,文学是人学,需要丰富化、多元化的把人物写活、写透。我们的文学需要千千万万小人物、普通人悲欢离合的故事,只要能结出人性美人格美生活美的作品,都是优秀文学之花。我们也需要站立在国家层面、记录叙述国家苦难兴衰的大题材巨著。我们需要描写乡村农业农民变化的文学,我们也需要记录城市工业工人发展的文学。农业保卫着祖国的稳定,工业保证着祖国的强大。文学创作应该从多维度上,抒写个人命运变化和祖国繁荣强盛过程。
《劳模》正是文学创作与时俱进的需要。从国家发展的层面,在祖国站立、富裕、强大的走向脉搏中,讴歌个人贡献与祖国强盛、民族复兴的关系。安放视角和登高看远的层次高到了云端。《劳模》的出版发行,是召唤、回报、怀念:是伟大时代对优秀文学的召唤,是伟大时代对优秀文学创作者的召唤,是伟大时代对作者辛勤劳作的奖励回报,是伟大时代借助作者手中之笔对英雄和劳模的怀念。
13年的时光,像深厚的土层,沉淀着作者,沉淀着创作。蕴藏着的金子般光泽的《劳模》,越发彰显了英雄主人公群体和创作者的赤纯。不是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不可能争当英雄劳模,不可能和赤诚的英雄劳模们抱团相亲。能够和赤诚的英雄劳模们相亲抱团,本身就得是赤诚之人。
《劳模》的创作,折射出了创作人的正义感,正能量。教授的如椽之笔是睿智的、前瞻有预见的,创作理念是前卫、前进、前沿、超前的。《劳模》是沉积于地层深处的地蕴反应堆,一将面世,必会产生火山爆发般的剧变能量。
再次是教授把文学创作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之中。正如教授在自序中所言“劳模,社会主义事业中成绩卓著的劳动者,承载着国家和人民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最高礼赞的荣誉。他们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和人民的楷模。一个国家的非凡成就,正是由点点滴滴的劳动成果汇集而成,一个个劳模则用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引领着时代精神,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民的价值观与道德观。我很荣幸用我手中的笔写出了他们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来致敬劳模,让更多人了解劳模精神,在获取正能量的同时,自己也在文字里得到淬炼升华。”
没有赤子之心,没有对祖国的大爱、人民的挚爱,不可能结出爱的硕果《劳模》。这是对劳动的爱,是对人性的爱,是对追求美好生活的爱,是对人民的爱,是对党的爱,是对祖国的爱。
第四,作家也是劳模。我听说过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可唯独没有听说过作家行业的劳动模范。我感觉,教授就是文学艺术界的劳动模范。他用自己的智慧、血汗,甚至是生命创作,才写出了如《建军大业》《绿色誓言》《张掖访山记》《劳模》等英雄主义的伟大作品。我们这些爱好文学的人,一定要像教授那样用智慧、汗水和生命捍卫文学,把“自己的生命在文字里得到淬炼升华。”我们要认认真真的学习教授的创作思想和态度,把教授身上具有劳动模范的精髓学到手,在教授和英雄劳模的身上,找到支撑我们热爱生活,创作美好生活的触点、光点、亮点、光明,激励我们在伟大的时代里,创作出不负自己、不服韶华、不负祖国的优秀作品来!
其实,我和“讲好张掖故事作家提高班”的学员们都是幸运的,我们现在都在教授主持的作家提高班学习。教授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他手把手的教我们学习、创作,教我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只有扎扎实实的沉下去,我们才能找到文学创作的富矿,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来。有教授的指导和引领,有教授无私的品格,还有渊博的学识,为了教好我们而身先士卒、努力创作的精神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作为教授的学生,弟子,我们一定抓住这次学习的机会学习、创作,只要完完全全向教授学习,完成教授布置的作业,我相信“名师出高徒”这句话,我和我的同学们保证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