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春晚 中国市场监管报 微博 微信
首页 要闻 关注 访谈 文旅 民星 影视 音乐 书画 摄影 爱善公益 对话民企 综艺娱乐 1号专栏

近年来,武威市立足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重新定位,着力“兴文化”,大力建设文化旅游名市,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绩斐然,成为助推武威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崛起的新引擎。

“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经济发展的高质量离不开文化建设的高质量。凉州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色鲜明、内涵博大而熠熠生辉。武威市委、市政府立足长远、科学决策,2017年9月,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揭牌成立,肩负起凉州文化研究的光荣使命,灿烂辉煌的凉州文化自此有了传承、赓续、成长、发展的“家”。之后设立长城文化保护研究院、吐谷浑文化保护研究中心,对武威市的长城文化和吐谷浑文化进行调查、挖掘、整理、研究和保护,充分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近日,在“古代河西走廊的地缘与社会”学术研讨会即将召开之际,记者就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5年来的发展历程、研究成果进行了采访和梳理。

深挖细研  丰富凉州文化内涵

琵琶且拢弹新曲,高调依然在五凉。凉州文化之于武威,是绵延悠长、活灵活现的一种文化形态,是推动武威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凉州文化研究院在文化研究工作中,始终正确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结出了累累硕果。

近年来,先后编撰出版《中国国家人文地理·武威》《凉州文化概览》《武威故事》(第一辑)《雄心一片在西凉——历代咏凉诗词选》《武威历史文化研究》等反映凉州文化研究的学术专著10余部。联合出版《武威金石志》《天马长歌—武威文史散论》《张澍咏陇诗选注》《武威雷台墓及其研究》《敦煌遗书与敦煌著姓》《武威西夏碑整理研究》等专著9部。出版《斯文凉州》(英文版),对凉州文化进行国际化传播。创办《凉州文化研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文化研究,编印五凉文化、河西长城文化、文庙匾额文化等10期。编印《凉州文化研究资讯》,宣传推介武威文化产业政策、文化动态和凉州文化研究成果。

开展五凉文化研究。编撰出版《话说五凉》《五凉名儒》专著,策划制作90集短视频《话说五凉》和190集英文版短视频《话说五凉》,在甘肃文旅、慕课等平台播出,目前,点击量达7亿多人次。创意设计《图说五凉》,形象直观展示出古老灿烂的五凉文化,在国内文史界获得好评。

加大吐谷浑文化研究。2022年3月,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之一,该墓葬的发现为研究后期吐谷浑王族谱系、葬制葬俗等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组织研究人员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武威日报》等发表系列研究文章,编印《凉州文化研究·吐谷浑文化研究专辑》,编写《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研究》专著。

组织研究人员对国家级非遗项目凉州贤孝进行抢救性整理与研究。出版《凉州贤孝之“二十四孝”》《凉州贤孝之“三十六记”》《凉州贤孝与凉州宝卷》《凉州民歌选》,对失传的曲目、传承人和艺术特色、蕴含的社会价值等进行整理研究。加强与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省内高校非遗研究团队的学术交流,对非遗项目进行了深入全面地考察,获取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搭建平台 扩大凉州文化影响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结合当前区域文化研究动态和省市重点文化建设主题,广泛开展不同层面的学术交流活动,持续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不断增强凉州文化的学术话语权和学术影响力。

2017年10月,与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纪念‘凉州会谈’770周年”学术研讨会。

2018年至今,先后4次与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共同举办“凉州文化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交流与融合:隋唐河西文化与丝路文明”学术研讨会、“凉州与中国的民族融合和文明嬗变”学术研讨会、“明清时期河西走廊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邀请中国社科院、国内高校、科研院所200多名专家学者来武进行学术研讨和考察调研,结集出版了一批高质量、有深度的学术研究成果。

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卜宪群,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楼劲等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作交流发言。通过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贯通梳理各个历史时期凉州文化脉络,擦亮凉州文化品牌,在学界提高了凉州文化的关注度,对外提升了武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展现了凉州文化的迷人魅力和沁人芳香。

2021年9月,作为第五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十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分项活动之一的五凉文化论坛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深层次探讨五凉文化在丝绸之路多元文化汇聚交融和文明嬗变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五凉文化研究。

开展“新中国七十年与凉州文化研究”“武威匾额文化研究”征文活动,举办“凉州药王泉与康养业发展”研讨会,参加“中国宝卷学”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汉文化论坛、第二届敦煌与丝路文明专题论坛等学术会议,扩大对外学术交流。

努力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推荐组织市内17名文史工作者加入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西北史研究会、甘肃省历史学会、甘肃省现当代文学研究会等国家级和省级学会,提高了研究人才的视野和水平。

着力加强基地建设,开展文化研究、学术讲座、考察调研、社科普及等活动。先后建立甘肃省社科院武威分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凉州文化研究基地、甘肃省第一批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学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实习实训基地、武威市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基地、武威职业学院研学基地。

宣传普及 用心讲好武威故事

充分运用媒体平台宣传、艺术创演、院际交流等方式,对优秀的地方文化及文物进行包装和宣传,推动文化资源“活”起来。成功举办四届凉州文化论坛,持续办好《凉州讲坛》《凉州文化沙龙》,邀请余秋雨、郦波、康震等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武威进行学术考察和专题讲座。与郭沫若纪念馆联合开展“文化名人的艺术世界——8+名人故居纪念馆联盟”武威巡展7场次。开展“解码凉州文化”“永远跟党走”等主题宣传活动120多场次。开展五凉文化普及宣讲活动21场次。举办全国凉州诗词楹联创作大赛,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和香港等130多个城市的1796名作者的3397首诗联。“万人吟诵凉州词”、纪念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发现50周年系列活动、民勤沙漠雕塑艺术国际创作营等活动异彩纷呈。组织武威匾额文化研究征文、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与凉州文化研究征文、“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党史理论征文、“我为武威文旅发展献一策”“喜迎二十大 讴歌新时代——我们的文化生活”主题征文等活动,汇聚了一批最新成果。

创办凉州文化网和凉州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累计发布2000余篇文章。以凉州会盟入编全国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为契机,大力宣传武威市在民族团结融合历史节点上的重要地位。组织创作武威首部数字电影《村口有棵大槐树》剧本、大型实景舞台剧《凉州会谈》剧本,撰写《凉州会谈》连环画文字稿。

组织开展独具特色的名俗活动,社火表演、白塔寺灯展与雷台灯会等凉州民俗活动,将武威的文化元素、民俗风情贯穿其中。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造型矫健精美,代表西夏文化的西夏碑、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等历史文化故事,经过各类渠道传播开来,在国家级媒体频频亮相。

多措并举  培植人才成长沃土

凉州文化研究院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注重从高等院校吸纳人才,从田野考察中培养人才,从基层一线锻炼人才,从工作生活方面关心人才,通过传帮带、压担子、交任务,不断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推进文化研究事业蓬勃发展。

把握政策、筑巢引凤精准“引”,让人才在凉州文化研究沃土生根发芽。积极配合组织、人社部门,先后引进调入上海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8人,构建文化研究梯次人才体系,不断提升文化研究的层次。柔性引进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徐兆寿教授、甘肃省社科院副院长王俊莲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戴卫红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助推凉州文化研究工作深入开展。利用好中国社科院高层次人才挂职的机遇,以师带徒、专家辅导、课题研究等形式,帮助指导青年文化研究人员快速提升文化研究能力。组建学术委员会,分批聘请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及本地学者59人担任名誉研究员、兼职研究员,吸引高层次优秀人才聚焦凉州文化研究,不断拓宽凉州文化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搭建平台、拓展空间精心“育”,让人才在实践锻炼中尽快成长。近年来,凉州文化研究院与中国社科院、甘肃省社科院、甘肃省社科联等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交流学习500余人次。邀请专家开展业务培训70余次,不断提升人才履职尽责的综合能力素质。注重青年人才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锻炼成长,选派2名引进人才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制定专业技术人员“一对一”培养指导工作方案,全面提升青年人才能力素质。

围绕中心、转化成果充分“用”,让人才在文化旅游名市建设中展现作为。青年人才编著出版的专著《张澍咏陇诗选注》,撰写的论文《建设有区域特色“两长”国家文化公园武威段》分别荣获甘肃省社科院第十四届青年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关心关爱、落实保障贴心“留”,让人才安心踏实干事创业。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坚持思想上引、工作上带、生活上帮,与引进人才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及时了解人才的思想工作动态,帮助答疑、解惑、释压,创造爽心宜人的良好环境,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文化赋能  推进成果转化利用

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不断加强课题项目研究。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成立短短5年,申请立项和参与实施省、地级项目24项,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专项项目2项、甘肃省重点人才项目2项、甘肃省社科规划课题项目2项、甘肃省社科联人文社科项目2项、甘肃省社科院单列课题16项,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积极参与中国社科院“武威历史文化研究”“西北整体视野下武威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与转化利用”国情调研专项项目,对武威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展持续、深入的挖掘研究。

完成《凉州会盟纪念地建设项目设计规划方案》《五凉文化博物馆布展大纲》等10多个重大文旅项目的咨询论证工作,撰写《关于雷台景区文化旅游综合体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建议》《关于李铭汉故居布展的建议》等咨政报告20余篇。

开发了“凉州八景”笔筒、“凉州八景”折扇、凉州名匾台历等一批文创产品。把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葡萄酒文化等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赋于武威旅游鲜明独特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旅游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大风起兮云飞扬。”进入新时代,文化的力量更加凸显,影响更加广泛,天地更加广阔。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将抓紧机遇,进一步提升发展思路,明确发展路径和研究重点,与社会各界一道共同探讨、传承、弘扬凉州文化,为建设“六个新武威”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声明:所有来源为“中国民星网”、“中国民星网络电视”的内容信息,转载请注明出处!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

Disclaimer: all sources for the“China People's star network”, “China People's Star Network TV” content information, reproduced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Other reprinted text, pictures, audio and video information, the content is from the network, does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the network, the original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author. If you find this network reprint information infringed on your rights and interests, please contact us, we will be timely verification processing.


“直通WTT大满贯·世乒赛”:徐晨皓晋级男单四强
“榜样就在身边·寻找最美员工”公益活动
13600份家庭档案背后的文明力量
各族人民幸福吉祥 伟大祖国繁荣富强
我国高科技冷兵器该登场了
从传统文化看“中国例外论”